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67123 線上人數 : 7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國際暨外語學院
英文系所
--研究計畫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國際暨外語學院
>
英文系所
>
研究計畫
>
Item 987654321/211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111
題名:
中文同音譬喻詞的研究
作者:
魏叔倫
關鍵詞:
同音譬喻 認知語言學 體驗 意象基模 聯結 持恆原則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9-07 10:29:23 (UTC+8)
摘要:
本計畫擬研究中文裏同音譬喻(homophonous metaphor)的特性及其對現代譬喻理論的貢獻。中文的特點是同音字詞特多。這一特點使得中文創造新詞的能力特佳。這種創新力(creativity)在創製新的譬喻時尤為突出。例如「前途無亮」乃是依據「前途無量」而來。本計畫係在認知語言學(Cognitive Linguistics)的範疇內進行,特別是借用George Lakoff 和 Mark Johnson 兩位學者的理論和方法。多數人都認同這兩位學者為現代認知語言學對譬喻研究的代表。譬喻已不再是傳統的比喻(a figure of speech),作為一種修飾語;而是一種常態的表情達意之詞(a figure of thought),是日常語言的一部分。人類對萬事萬物的認知(cognition)是根據身體的體驗或經驗(embodiment)而來。體驗累積後即形成意象基模(image schema),是為思考分析(reasoning)的基礎。思考分析最佳的表現方式便是形諸於語言文字。中文的同音譬喻,乃是由既有的譬喻藉由同音的聯結(mapping)而創造出另一新的譬喻。新詞的語意及用法仍然遵循舊詞的模式,也就是 Lakoff (1993) 所謂的「持恆原則」(Invariance Principle)。本計畫擬特別研究,並回答下列諸問題: 1.中文同音譬喻是否仍然是抽像思考的基石? 2.中文同音譬喻是如何藉由聯結的過程而形成? 3.同音譬喻的現象是否僅是中文的特質,抑或是其他語言共有的特性? 4.中文使用者如何透過同音譬喻來表情達意,以及建構新的譬喻?同音譬喻一旦構成能否獨立存在,還是永遠要依附原有的舊詞而共生? 5.整個研究對現代譬喻理論有何貢獻?資料的蒐集係以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同音譬喻為對象。亦即以一般媒體或網路上使用的語詞為主。本計畫若獲核准,可在一年內完成。
顯示於類別:
[英文系所]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