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53314      線上人數 : 50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6386


    題名: 才性四本論之內容擬測、 思想淵源及其影響
    Researching a lot of Questions Alout the Ability and Temperament’s Unanimity or Separation, Simility or Difference
    作者: 羅獨修
    貢獻者: 史學系
    日期: 2013-06
    上傳時間: 2013-12-09 10:33:47 (UTC+8)
    摘要: 才性四本論爲魏晉南朝清談之言家口實,但其實際內容爲何,因《四本論》 原文失傳,故人言言殊,莫衷一是。陳寅恪、那薇等人以爲其內容係討論道德與 才能之離合同異,王仲犖、唐長孺、馮友蘭等人之看法與之大同小異。唯劉大杰 則以爲其內容係才幹、性情之離合同異。至於其思想淵源,王仲犖、唐長孺等人 均認爲與曹操重才不重德之作風有密切關連。陳寅恪、唐長孺等人並認爲才性四 本論對東晉南朝之政治已無實際影響,只是「語言文學之材料」、「一種知識上的 炫耀」。
    本文歸納魏晉時人有關才性解釋之資料,以探究才性四本論之最可能內容及 其立說方式。有關才性四本之解釋唯劉大杰所說當得其實,但劉大杰言之太略。 由才性四本論之眞正內容、立說方式,進一步探究其思想淵源,魏晉才性論之思 想實與曹魏重才不重德、司馬晉重德不重才全無關連,陳寅恪、唐長孺等人之說 法實係附會。才性四本論之思想實原自莊子之曠達思想與東漢以來之鑑識人倫。 至於其影響,則適與陳寅恪、唐長孺所言僅是「言語文學之材料」、「一種知識上 的炫耀」相反,而實有大造於東晉南朝名士之風流。
    This article collect almost all data research the fact of ability and temperament’s unanimity or separation, simility or difference.
    There are many explains about this question. Liu Dai-Jier’s idea is according the fact, but Liu’s state is too simple. This article reasearch the originality, contents and influence of this agenda of discussion.
    關聯: 史學彙刊 n.31 p.1-14
    顯示於類別:[史學系暨研究所] 學報-史學彙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80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