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66707 線上人數 : 5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藝術學院
藝術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藝術學院
>
藝術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1782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782
題名:
戰後初期來台上海京班研究-以「張家班」為論述對象
作者:
高美瑜
關鍵詞:
戰後
上海京班
張家班
正義京班
戲班史
南派京劇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8-31 13:54:06 (UTC+8)
摘要:
「張家班」是一個崛起於上海的舊式京劇科班,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在班主張遠亭及其妻董月紅領隊之下,將近百人以「張家童伶班」的名義,搭乘中興輪來到台灣巡迴演出,是對日抗戰勝利後,唯一全班滯留在台灣的童伶京班。從民國三十八年以半軍半民的身份被收編入陸軍八十軍改稱「正義平劇團」起,迄今仍有許多成員還活躍在台灣劇壇中,他們親身參與、經歷並目睹了戰後六十多年來台灣演劇生態的改變與創新。然而,在相關的研究中「張家班」所受的關注極少,因此,本文以「張家班」為論述中心,進行戰後來台上海京班研究,即是希望藉由梳理「張家班」在台灣發展的歷史脈絡,及相關議題的延伸探討,以小窺大檢視戰後至今影響台灣演劇生態改變、創新,並形成台灣特有演劇文化的可能原因。
由於文獻的相對匱乏,本研究除盡力挖掘散落於各處的史料之外,更將輔以「張家班」留台目前尚健在之藝人的深度訪談,補足文獻資料未盡之處,以期能將「張家班」在台發展與影響進行較為完整的論述。
冀希藉由本文的寫作,促使台灣戲班史的建立更為完整,並豐富台灣京劇史的書寫面向,同時為戰後劇種交流、戲劇傳播等議題擘畫新的研究可能。
顯示於類別:
[藝術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423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