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78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6867/50733 (92%)
造访人次 : 11872790      在线人数 : 44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782


    题名: 戰後初期來台上海京班研究-以「張家班」為論述對象
    作者: 高美瑜
    关键词: 戰後
    上海京班
    張家班
    正義京班
    戲班史
    南派京劇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8-31 13:54:06 (UTC+8)
    摘要: 「張家班」是一個崛起於上海的舊式京劇科班,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在班主張遠亭及其妻董月紅領隊之下,將近百人以「張家童伶班」的名義,搭乘中興輪來到台灣巡迴演出,是對日抗戰勝利後,唯一全班滯留在台灣的童伶京班。從民國三十八年以半軍半民的身份被收編入陸軍八十軍改稱「正義平劇團」起,迄今仍有許多成員還活躍在台灣劇壇中,他們親身參與、經歷並目睹了戰後六十多年來台灣演劇生態的改變與創新。然而,在相關的研究中「張家班」所受的關注極少,因此,本文以「張家班」為論述中心,進行戰後來台上海京班研究,即是希望藉由梳理「張家班」在台灣發展的歷史脈絡,及相關議題的延伸探討,以小窺大檢視戰後至今影響台灣演劇生態改變、創新,並形成台灣特有演劇文化的可能原因。
    由於文獻的相對匱乏,本研究除盡力挖掘散落於各處的史料之外,更將輔以「張家班」留台目前尚健在之藝人的深度訪談,補足文獻資料未盡之處,以期能將「張家班」在台發展與影響進行較為完整的論述。
    冀希藉由本文的寫作,促使台灣戲班史的建立更為完整,並豐富台灣京劇史的書寫面向,同時為戰後劇種交流、戲劇傳播等議題擘畫新的研究可能。
    显示于类别:[藝術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425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