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67/50733 (92%)
造訪人次 : 11882522 線上人數 : 11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6016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6016
題名:
日據時期台灣小說中鄉土意識之呈現與轉變
The Occurr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Native Consciousness in Taiwan Fi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作者:
楊海晨
貢獻者:
中國文學研究所
關鍵詞:
鄉土意識
台灣文學
日據時期小說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0-07-05 10:50:01 (UTC+8)
摘要:
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可以說是台灣提出本土論述的前哨戰,但是除了在70年代有所謂的鄉土文學,早在台灣日據時代就有鄉土文學的論爭與提倡,追溯本土意識興起之前應該可以從日據時期的鄉土意識來探討,不僅藉由小說作為分析主體,重點在於個別作品裡鄉土意識的呈現與其轉變的過程,比較其不同時空的差異性。研究目的在於探求日據時代小說裡的鄉土意識所呈現的意義,以及在日據殖民地體制的壓迫與現代化思潮的衝擊下,小說裡表現出來的意識上的變化跟轉變,除了藉由小說探討鄉土意識的時代意義,也說明對日後鄉土文學的影響。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序論:對於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提出說明,並對前人相關論文研究成果及其尚可討論的問題,做一整理。
第二章 日據時期台灣之背景:舉凡社會、政治、文化、文學活動……等,與當時小說作品之相互關係,以探討彼此之間的關聯與影響。
第三章 鄉土意識與文學:解釋鄉土意識的時代定義與其文學作品的意涵,並比較台灣、中國、西方歐美小說中「鄉土意識」的相互關係、源流及其異同之處。
第四章 鄉土意識的呈現:分析日據時期小說含有鄉土意識的內容呈現,第一是從小說作品對於土地關懷問題的呈現探討對土地主體性的追求,小說裡地主剝削農民經濟與土地的題材,象徵日本對台灣鄉土的掠奪與侵略。第二是寫實的風土民俗,描繪鄉土風俗的農村景致,作品運用紀錄民族生活與鄉土傳統的方式來抵抗殖民統治,也有反省舊俗及社會陰暗面的題材。第三是日據時期的鄉愁題材,特殊的殖民地背景,引發的是雙重時空的鄉愁情懷。從前後期小說裡對故鄉懷念態度的情感呈現不同,進而窺探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浮現的認同問題。
第五章 鄉土意識的轉變:欲從當時的教育、語言、文化、政策等問題切入探討。首先是白話文的提倡,將台灣新文學定位為中國新文學的支流。另一方面隨著台灣話文與鄉土文學論戰的展開,小說中開始大量使用台灣話文書寫,包括閩南語、俚語的運用,形式風格的轉變,表現出台灣的鄉土主體性。然而在殖民體制漸趨完備下,日語的強勢以及台灣在當時現代化衝擊的浪潮下,對自身鄉土文化開始產生矛盾,認同問題的浮現,進而產生意識的傾斜。到了決戰時期在強大的皇民化體制下,對於自我的認同產生問題與矛盾,何者是故鄉,是台灣?中國?日本?探討對自身及鄉土認同的轉變因素與過程。
第六章 結論-鄉土意識對日後鄉土文學的啟示與影響:對於日據時期台灣小說中所隱含的鄉土意識,及其反映的時代意義,做一結論性的說明,並進一步與70年代再度興起的鄉土文學作一完整的比較歸結。
顯示於類別:
[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Kb
Unknown
316
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