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67522 線上人數 : 7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理學院
理工學院
地理學系
--學報-華岡地理學報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理工學院
>
理學院
>
地理學系
>
學報-華岡地理學報
>
Item 987654321/33174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33174
題名:
New Ports and New Towns: The Taiwan Experience
新港口和新市鎮:台灣的經驗
作者:
陶德(Todd, Daniel )
薛益忠(Hsueh, Yi-Chung )
貢獻者:
地學所
日期:
1994-03
上傳時間:
2016-06-29 10:35:00 (UTC+8)
摘要:
新市鎮常被區域計劃者當作一種策略,以達到某些社會、經濟,或環境上的目標,譬如:把新市鎮設在鄰近大都會的區位,當作衛星都市,以舒解大都會的過份擁擠,或者,在較落後或新開發地區規劃新市鎮,作爲、“成長中心”以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爲了達到這些目標,首先,新市鎮必須得展現出其活力:此活力的展現主要不是根源於新市鎮本身之都市設計或社會平衡等,而是端視其經濟基礎之強度與堅固。經常,新市鎮的經濟基礎可以透過基本設施(infrastructure)來加強,特別是屬於“經濟性花費的資本”(Economic overhead capital),如交通設施和水電之投資。其中,港口在新市鎮發展中可說是個很特殊的例子,台中港與台中港新市鎮之結合即爲一例。
爲了平衡偏向南北兩極(高雄與台北)的發展趨勢,在1970年代的十大建設中,不顧地點上不利的因素,刻意在梧棲沿海建立了台中港,並以其鄰近四鄉鎮(即梧棲、清水卡沙鹿、和龍井)規劃爲台中港新市鎮,希望結合、新港口,與、新市鎮,產生強大的成長中心,以達到促進中部沿海地區之繁榮及平衡區域發展的目的。本文即針對此一問題提出討論。
關聯: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 ; 7期 (1994 / 03 / 01) , P21 - 49
顯示於類別:
[地理學系] 學報-華岡地理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271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