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52567      線上人數 : 49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8328


    題名: 審美與倫理之間的「自然」—以嵇康為中心的中古士人自然觀考察
    The “Nature”between the Aesthetic and the Ethical—An Investigation on the Medieval Literati’s View of Nature, Focusing on Ji Kang
    作者: 李雨鍾
    LI, YU-ZHONG
    貢獻者: 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嵇康
    自然
    和域
    審美
    倫理
    JI KANG
    nature
    the harmonious realm
    the aesthetic
    the ethical
    日期: 2014-06
    上傳時間: 2014-09-30 16:44:50 (UTC+8)
    摘要: 魏晉士人往往給人們留下兩種主要印象,一為玄遠之清談,二為瀟灑之賞美,然而前者雖常究天人之際,卻似無所拯救於國土之敗亡、江左之偏安,後者雖常引得後世追慕稱羨,卻似無所建樹於人倫之日用、心靈之安放。本論文則嘗試以嵇康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切入點,揭示出魏晉士人在「自然」領域的某種深層次的耕耘;由此我們將看到,在傳統上已關注頗多的審美精神之興起背後,更蘊含著士人內在倫理處境的選擇與重構。由於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只側重嵇康的「任自然」面向,將其在「自然」領域的貢獻僅僅框限在傳統道家的精神修養範疇,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思想史上的「自然」與文學史上的「自然」之間發生錯位,當我們將目光轉向嵇康身上的另一面向——「自然之和域」,則問題可得到新的轉機。
    因此本論文的研究進路主要呈現為從「任自然」到「自然之和域」的過程,前者代表傳統道家的主體修養境界,後者代表嵇康所獨創的審美與倫理的交織之域。在這兩者之間又有「嵇康之死」與「自然之和」這兩個環節:起初正是通過嵇康之死與「任自然」之矛盾碰撞,啟引出朝向「自然之和域」的探索路徑,末尾又正是通過再度引入嵇康之死這一線索,而激發出「自然之和域」的昇華意義;「自然之和」則一方面直接對治於「任自然」理路的內部困境,另方面則為「自然之和域」的最終顯現奠定了基礎條件與形式性徵。
    「自然之和域」實為本論文通過梳理嵇康的文本脈絡所建構出來的一個概念,其實質意義乃是指涉著嵇康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性、集體性的歷史運動,是古代士人在動亂不寧的歷史長河中匯聚出的一股堅定的潛流。它雖然在嵇康生前未能真正實現,僅在其死亡的一刻被激發出內蘊的倫理意義與政治力量,但在其身後卻逐漸演進成形,引發了自然山水的「自然化」與「域化」過程。這「自然化」與「域化」的過程,最終將「自然」奠定為永久存續於後世士人之間的一塊生存淨土。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fb140930164435.pdf5003KbAdobe PDF1810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