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2758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67/50733 (92%)
造訪人次 : 11891650      線上人數 : 69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580


    題名: 核電建廠施工安全衛生之探討研究
    作者: 陳建亨
    貢獻者: 勞工研究所
    日期: 1991
    上傳時間: 2014-06-30 11:07:55 (UTC+8)
    摘要: 探討我國核電施工期間傷害事故紀錄,經由統計分析以尋找職業災害發生之趨勢與原因,並此我國營造業之現況與近幾年來之趨勢作對比之參考,作為新建核電廠有關工業安全衛生管理決策之參考。經由分析三核電廠再過去十五年之中累計傷亡事故資料統計,平均每百萬千瓦核電廠建廠其間每年之死亡人數為0.32人,受傷人數為5.19人。經由分項統計分析結果所得重要趨勢指標如下 :
    1. 交通事故以傷害件數佔34.46%,以罹災死亡者估計佔58.82%。工作傷亡發生件數比為二十五比一。而交通事故傷亡比例約為九比一。
    2. 施工中之第二、三年傷害事故件數迅速增加之趨勢。宜未雨綢繆提早作防災準備。3. 工作傷害事故九月份平均發生件數最多﹔交通事故平均以六、七、八月較高,二月份亦曾出現較高比例。可作為年度安全衛生宣導之重點月。
    4. 每週一工作事故上升,顯示假日後工作上意外事故有增加現象。週四上班後之晨間安全講座甚宜實施。週三交通事故偏高,週三下午下班前一實施交通安全廣播宣導。
    5. 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工作傷害事故率具明確統計之意義。三核電廠之發生率接近於同步。我國重大職業災害統計資料顯示北、高兩市以及全省都出現相似現象。宜加強作業時間之管理每日上午十時即下午三時各休息十五分鐘之管制措施。
    6. 上班時間以及下班時間為交通事故發生最集中之時段。宜採適當之調整措施。
    7. 工作傷害事故罹災年齡平均集中於二十五至三十歲之間。
    8. 統計資料顯示九成以上罹災者之學歷均為高工高中及高職以下。
    9. 工作傷害事故與年資相關,年資越淺者事故率也越高。我國近九年之重大職業災害罹災年資未滿半年者始終高居榜首。且有日益增加之趨勢。因此對新進勞工之工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宜認真確實辦理。
    10. 交通事故中機車事故佔約六成。交通事故類別顯示跌滑倒約佔三成以上﹔被撞則以超過四分之一以上,需加強防衛性駕駛訓練。而相撞與及他物合計亦超過四分之一以上。減速慢行與注意路況,保持前、後、左、右車輛適當安全距離。
    11. 交通事故之受傷部位,頭部佔四成以上,其次臉部、軀幹。
    12. 工作事故之致傷介物以樓板與地面,依次則為鋼管、踏板、鷹架、砂輪機、吊架、起重機及鋼筋、滾筒、鋼索、電纜、人孔、堆高機等等。
    13. 工作事故類別以擊傷、撞傷居多,依次為跌倒、落體擊傷、墜落、壓傷、挫傷等。
    14. 工作傷害部位則以手掌、手指居多,依次為頭部、軀幹、腳步等。且三核電施工處之狀況為甚相似,其出現之傷害件數情況,亦多接近於相同之趨勢。需加強工具機具正確使用與安全檢查,使用適當夾具、護具、安全帽、安全索、安全鞋,注意正確之工作姿勢等之訓練。
    15. 近年來我國營造業職業傷害事故件數,以超出製造業為各業之首,因此預防營造業之災難,國人均應加以重視。營造業事故件數近五年來,直線上升情況,深值我國業者與政府、勞工之共同之重視此一問題。
    16. 我國營造業勞工因工死亡千人率遠高於英、日、美、韓等各國。除內部管理措施加強、營建機具設備之引進提昇技術水準、勞工素質之提升,以及加強各種本質安全之錯施等,撥足安全衛生經費預算以供給足夠之安全衛生設備、教育訓練、環境維護措施等﹔對於勞工安全衛生法規落實執行,需加強人才之培育,多吸收英、日等先進國家之長處,及多探討國內之有關問題根源,以有效預防職業災害之發生。
    顯示於類別:[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