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關稅同盟及自由貿易區只有消除部份國家的關稅而非全面,因此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Viner Jacob在1950年所出版的「關稅同盟問題」(The Customs Union Issue)中指出:同盟外的國家甚至同盟內的國家由於貿易創造效果(trade creation effect )及貿易移轉效果 (trade diversion effect)的大小而福利水準反而可能降低。
本文根據Kemp and Wan 1976的一篇關於關稅同盟形成的基礎主張,證明其理論依據。首先討論Dixit and Norman (1980)利用”lump sum transfers”的方法,及政府有能力課徵獲利者稅收,再移轉給損失者,而不改變其行為,也就是lump sum transfers的假設不會發生扭曲。Grinols and Wong (1991) and Ju and Krishna (2000 a ,2000 b)利用lump sum subsidies獲得貿易的Pareto利得的方法,延伸到任兩個不同時期的貿易情況,以認定該國家的福利水準是否提高或較差,再進一步分析多邊國家關稅改革的問題。
本文利用 Dixit and Norman (1980) 的 ”lump sum transfers” 及Grinols and Wong (1991) and Ju and Krishna (2000 a ,2000 b) 的分析方法利用數學推導證明Kemp and Wan (1976)對於關稅同盟形成的基礎主張,即能帶來所有同盟內外國家福利水準的增進或至少不差於 (not worse off) 同盟形成前,而能達到巴拉圖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