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45595      線上人數 : 7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318


    題名: 文學作品之文藝系列研究(以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為素材)
    Artistic series of literary works (on the material of the N.V. Gogol’s "Petersburg narratives”)
    作者: 張文郁
    貢獻者: 俄文系
    關鍵詞: 系列
    整體性
    動機
    敘述
    作者
    讀者
    時空
    彼得堡中篇小說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14-05-29 15:19:14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探討文藝學理論中「系列」問題的研究,同時以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作為主要分析的素材。
    一、 研究動機
    從分析文學學術的過程中發現,「系列」問題乃當今文藝學理論中存在的重要課題之一。「系列」問題的研究,過去多以抒情詩歌作為主要研究的對象。因此,抒情詩歌系列在文學學術的領域中研究得最為深入、完整。而散文系列作品相對地至今仍存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針對此一現象,本論文選擇了十九世紀俄國散文之父 ─ 果戈里的散文作品《彼得堡中篇小說》來作為主要研究的素材。
    眾所皆知《彼得堡中篇小說》在果戈里文藝創作的過程中佔有絕對的重要地位。然而《彼得堡中篇小說》一開始卻不被文學理論家及文學評論家以完整的系列作品來研究。他們採用單一、個別的現象角度來研究《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每一部作品。以俄國十九世紀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 (В.Г. Белинский) 為例,他認為 《涅夫斯基大街》 (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這部小說「其創作既深奧又令人著迷」 ;而《肖像》(Портрет) 這部小說「果戈里在幻想的類型中做了失敗的嘗試」 。 沒有一位文學理論家真正地意識到《彼得堡中篇小說》的完整性。
    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文學理論家們才逐漸地領悟到 《彼得堡中篇小說》具有內部隱含之完整性主題 ─ 「小人物」(маленький человек)。同時這個主題也逐漸成為當時文學理論家及批評家們研究的對象。如羅朗諾夫 (Л.А. Розанов)、艾涅斯基 (И.Ф. Анненский)、艾伊赫瓦特 (Ю.И. Айхенвальд) 、曼恩 (Ю.В. Манн)等人,針對此一問題多有著墨。然而 《彼得堡中篇小說》終究沒有在當時被學者們以「系列」小說的觀點來研究。
    現代許多的文學評論家及批評家們仍以過去傳統個別及分類的觀點來研究果戈里的作品。例如,卡列索夫 (В.В. Колесов) 所著的 《城市語言》 (Язык города)、耶留明娜 (Л.И. Ерёмина) 的 《果戈里散文藝術語言》(О язык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прозы Н.В. Гоголя)、卡拉修夫 (Л.В. Карасёв) 的《果戈里與本體論問題》 (Гоголь и он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вопрос) 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國文學的分析中針對彼得堡這個城市的文本研究對於瞭解果戈里的彼得堡亦具有其重要意義。這些研究包含伊凡諾夫 (В.В. Иванов) 的《大城市文化歷史的符號學研究》(К семиотическому изучению культурной истории большого города)、 塔伯羅夫 (В.Н. Топоров) 的《彼得堡文本與彼得堡神話》(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тексты и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мифы)、安卡耶夫 (Т.И. Агаев) 的《關於彼得堡的果戈里神話》(Гоголевский миф о Петербурге)。
    然而目的性地將彼得堡中篇小說視為一「系列」作品之研究,只散見於各別文學評論家的著作中。如馬爾科維奇 (В. Маркович)、吉拉克托爾斯卡雅 (О.Г. Дилакторская) 等人的系列研究。然而仍存在許多連繫著隱含於《彼得堡中篇小說》內部之單一性及完整性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仍待探討。其中包括《彼得堡中篇小說》的系列特點:系列構成的要素、文藝創作的手法及手段,還有匯集各部小說成單一完整性的要素,這些問題都尚未有深入的研究。
    從某種程度來說,「系列」本身的問題在現代文學理論中尚未有具體、確切的認知。甚至研究最為深入、透徹的抒情詩歌系列仍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不同的學者對於「系列」(цикл) 此一術語也有不同的認知及解釋。如薩波可夫 (В.А. Сапогов)、多科波洛夫 (Л.К. Догополов) 以「文類組成」(жанров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馮曼科 (И.В. Фоменко) 以「次文類組成」 (вторичное жанров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達爾文 (М.Н. Дарвин)以 「超文類單一體」 (сверхжанровое единство) 來解釋「系列」這一術語的意義。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分析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的條件,也是文藝學理論中「系列」問題思考的新方向。
    二、 研究的新意
    研究的新意在於系列理論的重要課題,打破過去傳統抒情詩歌系列的研究基礎,提升以散文作品系列的形式作為研究的基本架構。同時採用果戈里本人從未將自己的作品名為《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文藝創作作為主要分析的素材。
    三、 研究的目的與課題
    本論文研究的基本目的在於研究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之系列特點及規律,並建立一描繪共時現象的模式。
    研究的課題:
    1. 主要研究「系列」本質的意義,及「系列」成為文學理論中基本認知的問題。
    2. 分析《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構成之動機系統及其文藝結構功能,並展現系列結構相互作用之完整性原則。
    3. 研究《彼得堡中篇小說》敘述結構的特點。
    4. 展現《彼得堡中篇小說》為一系列作品之時空特點及小說刻畫的方法與手段。
    四、 研究方法
    1. 對比比較方法:乃是歷史比較方法的形式之一,也是文學理論研究的基本方法。用比較方法展現客體不同的屬類性質,並區分、比較研究客體發展的過程,來確定客體變化的原因及整體發展的方向。
    2. 類型結構方法:主要研究具體系列構成的要素。以比較方法、系列構成之連繫功能及系列小說之各種變形為基礎,做出類型結構特點的普遍認知。
    3. 詩學功能方法:亦是本論文之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採文學作品乃是一系統功能單位之觀點來研究。此方法主要以建立及解釋形式內容概念的形貌,來體悟文學作品思維的完整性,進而呈現此完整性構成要素的功能意義。
    詩學功能方法能促使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之基本典型功能更清楚地顯現出來,並展現它們之間的共同性及差異性,為系列構成動機、方法及構成手段建立來源及共同性之本質。
    五、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主要為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其中包括《涅夫斯基大街》(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鼻子》(Нос)、《肖像》(Портрет)、《瘋人日記》(Записки сумасшедшего)及《外套》(Шинель) 等作品。
    六、 論文的實踐意義
    本論文之實踐意義在於應用此研究結果,來重新審視果戈里的文藝創作。其中包括《彼得堡中篇小說》。同時藉由此研究結果,觀察俄國文學中彼得堡文本的研究問題及重新思考文學系列作品之存在現象。
    七、論文結構
    本論文由緒論、三個章節、結論及參考書目所構成。緒論的部分主要闡明本論文主題的迫切性、新意、論文構成的目的、課題,並指出研究的方法及實質的意義。
    本論文第一章題為「系列理論問題與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之系列特點」(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цикла и циклическая природа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х повестей Н.В. Гоголя»)。其中又分為三節,分別是「現代文學理論中系列詩學問題」(Проблемы поэтики цикл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ении)、「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 Н.В. Гоголя как цикл)及「《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說話人之敘述結構角色」 (Роль рассказчика в повествовательн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цикла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
    第一節「現代文學理論中系列詩學問題」主要分析過去學者們對於系列研究的理論基礎,同時給予文學理論中「系列」此一術語的定義,揭示系列的意義及特徵。值得注意的是「系列」此一術語的認知在現代學術的領域中,不僅只是一個單純名詞意義的解釋,更是一種研究的方法。它不但應用於人文科學的分析,同時也應用於各種自然科學的研究。文學理論研究之「系列」本質意義直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出明顯、確切的定義。本節針對「系列」的意義做出下列簡要的結論:
    ※ 文學系列的認知乃是一種完整的作品集概念。主要由幾部作品組合而成。各部作品之間其內部本質具有隱含的文藝完整性。每部各別的作品相互呼應、連繫。若單獨存在,則無法表達更深層的完整概念。
    ※ 文藝系列的構成可分為兩種。其一,由作家本人親自匯集而成;其二,是由讀者(編輯者)編定而成。
    ※ 大多數的研究者認為文學系列已逐步地擴展到各種文藝美學創作的文類中。
    第二節「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主要探討《彼得堡中篇小說》為一系列作品。在此分析了許多文學評論家及批評家的觀點,對於《彼得堡中篇小說》此一名詞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依據學者們的觀點來看,可以做出以下的結論:
    ※ 彼得堡中篇小說乃是非作家本人 (依М.Н Дарвин觀點)或制法式(依Л.Е. Ляпина的觀點)的系列作品。其構成的方法主要是依據讀者(編輯者)的領悟,而非作家本人刻意創作編輯而成的。
    ※ 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彼得堡中篇小說》乃一系列之作品已獲得現代文學的教科書籍及研究專著承認。
    對於瞭解《彼得堡中篇小說》之系列特點,依筆者之見,第三節所分析的彼得堡中篇小說說話人之敘述結構佔有重要意義。在本節中探討了彼得堡中篇小說果戈里作者的形象概念。在《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作家形象的概念由兩位戴著面具的說話人體現。同時在結尾的部分點出綜合概念。在《鼻子》這部小說則是以一位戴著庸俗面具的說話人姿態表現。《肖像》這部小說則是戴著一副綜合性面具的說話人開啟。而《瘋人日記》這部小說,說話人的面具可堪稱為「變臉」。從一副面具脫下轉換成另一副面具登場。但每一部的系列小說都揭示了作家敘述的概念。此概念是一種貫穿性的成分,它讓各部小說之間匯集成單一的完整性。因此,《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敘述方法,從一方面來看,是一種敘述結構。從另一方面來看,它體現了作家對全世界、全人類的概念及看法。
    論文的第二章題為「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構成的動機」(Циклообразующие мотивы в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х повестях» Н.В. Гоголя)。主要分析中篇小說系列構成之各種動機。眾所皆知,系列構成之動機,乃所有系列作品的必要特徵。本章分析了六個系列構成的動機,並區分成六個節次。分別是:「鼻病動機」(Ри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мотив)、「臉譜動機」 (Мотив лица)、「流言動機」 (Мотив слухов)、「金錢動機」 (Мотив дненг)、「手工藝動機」 (Мотив ремесленничества)及「吸煙動機」 (Микромотив курения (нюханья табака)。這些動機基本上在所有文學評論家的專著上未曾以系列結構的方式來分析研究。本章節展現了系列結構動機之穿透性特點。動機結構恆久地牽制小說間的相互影響及交錯產生的意義。某一動機的個別成分往往和其他動機的成分無法分離且單獨存在。同時動機時常從微小的細節、片斷中產生,逐漸構成整部作品的基礎。
    「鼻病動機」:在本節以一連串的片斷、細節來重建「鼻病動機的認知」。同時揭示了鼻子在《彼得堡中篇小說》的典型意義。鼻子,雖然是庸俗的,或是官員們自恃得意的象徵,但是它卻不屬於社會生活中某一固定意義。它具有多義性特徵。因為鼻子在不同的社會環境生活中,其意義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不同的社會共識。在官僚體系的社會階層中,鼻子象徵著一種官銜或是一種展現成功標誌的形貌,完全失去鼻子原有的功能意義。它可以代表重要的人物、男人的優勢,或是一種病入膏肓的象徵。總之,「鼻病動機」連繫了整部《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展開了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官銜之間的關係。
    「臉譜動機」:本節中分析了各式刻畫人物臉譜的不同形貌。其不同形貌幾乎圍繞了整部系列小說。它們之間相互補充、說明。
    在分析中發現,果戈里刻畫臉譜的各個細節,很明顯地都能取代人物的面貌。可以說是一種部分代替全體的創作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臉譜中的每一個細節,不僅止侷限於「臉譜」動機的標識,同時還連繫了系列作品的其他動機。例如,黑色的大髯鬚具有象徵社會地位的意義。不但展現了「臉譜動機」的功能意義,同時也連繫了「鼻病動機」。總之,「臉譜」 就是一種「凸顯」(выставленность),在本系列小說中凸顯了在這個被扭曲的彼得堡社會,人物呈現出一種多元、變形的面貌。
    「流言動機」:本節主要從系列構成的觀點來分析流言在《彼得堡中篇小說》所標識的功能意義。分析中指出了果戈里流言的創作手法,以日常生活的、報章雜誌的、傳說的、神話的等不同的型態出現。其中經由藝術創作的歷史傳說對於小說一連串的情節發展,具有特殊的功能意義。而各種的軼事趣聞也展現了異國文化的功能。流言在整部系列小說中補充解釋了一連串主人公們令人匪夷所思及不尋常的行為舉止,並且展開系列作品所深藏的意涵。
    值得一提的是,「流言動機」具有相互連繫、直向與逆向的關係,構成了系列小說的完整性及單一性。除此之外,流言彼此之間相互地呼應、影響。
    「具有相互連繫、直向與逆向的關係」:本節分析了中篇小說系列,人們意識中的金錢意義。金錢緊密地連繫著人們道德精神的問題。金錢的力量、對財富的追求,時常殘害了人們道德高尚的純淨心靈。「金錢動機」在系列小說中,亦是從細微的片斷中產生。一方面展現了人物個性及心理的狀態。另一方面也展露了彼得堡社會重商主義的氣息。「金錢動機」在本系列小說以《肖像》這部小說達到了頂點。果戈里以最嚴厲的懲罰  死亡,來宣示主人公恰爾科夫 (Чартков) 心靈的喪失。
    「手工藝動機」:本節不僅分析了手工藝術從業者的社會階級,同時也解釋了「手工藝」(ремесло) 這個名詞在中篇小說系列中所代表的意義。
    手工藝術階級的刻畫,展現了彼得堡手工藝術從業者的生活,並且更進一步地比較了異國手工藝術從業者之民族精神差異。
    「手工藝」的解釋,主要從各個不同手工藝術從業者的分析中產生。特別是畫家恰爾特科夫 (Чартков) 的人物典型。 「手工藝」在本系列小說中表現出一種專業性的、敷衍的、不認真的懶散意義。從恰爾特科夫(Чартков) 的觀點來看,那些認真、辛勤的工作者,都被他曲解為缺乏天分及創作的工匠。因此,在《肖像》這部小說「手工藝動機」達到了極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鐵匠席勒 (Шиллер)、裁縫師彼得羅維奇(Петрович)、理髮師伊凡‧雅可夫列維奇(Иван Яковлевич) 這些踏實且認真的工作者,依筆者之見,比起恰爾特科夫(Чартков) 更像藝術從事者。
    「吸煙動機」:從整部系列小說來看「吸煙動機」比起其他分析的小說動機,都顯得較為細微。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微動機」(микромотив)。它涵蓋了所有中篇小說系列。在本節中闡明了彼得堡社會各階層吸煙文化的特點以及吸煙與人們不可分的密切關係。
    論文第三章題為「《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之文藝時空特點」 (Специфика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и времени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х повестей как цикла)。主要分析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時空特點。分析中揭示了具體空間 (реаль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及混沌空間 (перцептуаль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的相互交錯及融合,所以時常產生小說間某種程度的整體性特徵。《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的文藝時空刻畫特點,在首部小說「涅夫斯基大街」(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展現得淋漓盡致。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及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這兩位主人公的個人機運 (путь) 時常在其他部小說的主人公命運不斷地重複上演。
    從文藝空間的觀點來看《彼得堡中篇小說》,果戈里的彼得堡不僅失去了崇高的理想(идеальность),同時也失去了城市的美。果戈里的文藝空間時常交錯,形成界限。人物在這個混沌的界限下遊走,終究注定缺乏安全及失去依賴的命運。
    《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時間是一種多樣的配置安排,同時在每一部小說中都具有自己的時間概念。在所有的小說中,時間的特點反映了主人公們的心靈狀態,同時也深深地影響了主人公們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時間對於小說情節的發展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八、結論
    在研究《彼得堡中篇小說》的過程,我們做出了以下的結論:
    分析學術及文學評論的參考文獻後,再度說明了不同時期的文學家們對於文學理論的「系列」問題都具有深入的研究興趣。然而系列問題的研究大多侷限於抒情詩歌作品,因此敘事作品的系列研究,相對地就顯得鳳毛麟角。但是,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文學系列已逐步地向文藝美學創作的文類 (жанр) 中擴散。「系列」的理解,依據學者們的看法乃是一特殊的文類結構,並具有其獨特的特點。
    因此,針對文學理論的系列研究可做出下列定義的解釋:
    文學系列的理解係指幾部各別之文藝作品,由作家本人或讀者(編輯者)匯集成冊的系列作品集,同時它們之間具有一定的文藝完整性。
    觀之文藝系列的研究,在絕大部分的程度上都是由作家本人匯集成冊的系列作品集。所以文藝系列的研究不論在抒情作品或是敘事散文作品上,都超越非作家本人匯集成冊的系列作品集。
    果戈里的《彼得堡中篇小說》係為一非作家本人匯集之系列文藝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許多涉及中篇小說系列構成的問題仍待解決。首先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匯集各部小說構成單一完整性之系列結構成分。
    分析基本的系列成分包含:彼得堡中篇小說敘事結構之說話人角色、貫穿式的動機、時空的交錯關係及作家對人物和周遭世界的刻畫,在本論文中都有所著墨。同時也更進一步地說明了這部非果戈里本人匯集之《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從作品內部的特徵來看,可以說是一部完整的系列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每一部作品,一開始就被理解為個別、單一的獨立性文藝作品。但是若將它們匯集起來閱讀,才發現隱含於各部小說之間具有的深意,進而形成小說特殊的完整性及單一性特徵。
    系列作品的首部小說為《涅夫斯基大街》(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它是瞭解整部《彼得堡中篇小說》的重要鎖鑰。關於此觀點,可做出以下的說明及解釋:
    ※ 基本上所有的動機貫穿了整部《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這些動機主要是從《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開展出來的。同時這些貫穿式的動機都能在系列小說中的某一部作品,達到最盡善盡美的極點。例如「鼻病動機」(ри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мотив),在《鼻子》這部小說達到了頂峰。同時在《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中,也能看出明顯的標記:鐵匠席勒 (Шиллер) 請求霍夫曼 (Гофман) 將自己的鼻子割去。「金錢動機」(мотив денег) 在《肖像》這部小說中,則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可在《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可找出數個展現「金錢動機」的片段。例如,席勒 (Шиллер)拒絕了所有花費的可能,希望達到自己預定的存款目標,甚至想割去鼻子來省下抽煙的花費。又如,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心目中所愛的畢安卡 (Бианка) 女郎為了錢,出賣自己的靈魂。上述的簡要說明約略概括了系列創作的重要手法之一。作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構思,在作品中選擇了某部小說作為重心發展的情節,再延伸擴展到其他部小說的情節中。
    ※ 《涅夫斯基大街》是瞭解整部系列小說人物典型的典範。 這部小說中最主要的兩位主人公 ─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及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中尉 ,預示了其他部小說的人物。例如,畫家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預示了《肖像》這部小說的畫家B (художник Б.) 及他的父親。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中尉則預示了《鼻子》這部小說的人物卡瓦遼夫 (Ковалёв) 上校。而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與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的綜合體則預示了《肖像》這部小說的的畫家恰爾特科夫 (Чартков) 及《瘋人日記》中的主人公波普里希欽 (Поприщин)。恰爾特科夫 (Чартков) 的命運可以說是從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的路徑步向庇拉果夫(Пирогов)。從一個天才的畫家轉變成一位藝術的破壞者。在整部《彼得堡中篇小說》中,最令人感覺怪誕的人物是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Акакий Акакиевич)。他是一個孤單的角色,沈浸在這充滿謊言的世界,不由得使他和恰爾特科夫 (Чартков) 有了相似的命運:虛弱、庸俗,最後死亡,完結了整個人生的命運。瘋人波普里希欽 (Поприщин) 則朝相反的路徑前進。從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走向庇斯卡遼夫(Пискарёв)。他從一個典型官僚體系出身的代表,轉變成對人類價值意義感受敏銳的個人。但庇斯卡遼夫(Пискарёв) 及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組合而成的夢想家的形象,則展現在波普里希欽 (Поприщин) 的身上。因為波普里希欽 (Поприщин) 的高尚人格仍無法和庸俗的官僚氣息完全脫離關係。
    ※ 《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所發生的一串事件,都具有一定的典型。誠如文學家馬爾科維奇(В.М. Маркович) 所說:「真實與幻想緊扣,魔幻似地轉變成開放性的融合,直到兩者之間合而為一為止」。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的生命歷程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失去了界限,形成了一種相互滲透的自由空間。這樣的現象,果戈里不僅應用在他其他小說的情節上,同時也實現了果戈里刻畫小說的「細微思想」。許多令人感到奇怪的事件,絕不能倚靠真實或幻想的二分法來解釋、釐清。
    ※ 《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標示了人物個人文藝空間的類型。其一是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動態的歷程道路,其二是庇拉果夫(Пирогов)中尉極具靜態的歷程道路。這兩種不同的空間及它們複雜組合的特點,都反映在系列小說中主人公的文藝空間上。
    ※ 《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也表現了不同的文藝時間。有一天之內的幻想,也有主人公個人的時間刻畫。對主人公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 而言,其時間的刻畫圍繞在他生活的周遭及他個人的虛弱,然後再返回常態的時間流裡。值得注意的是,從庇斯卡遼夫(Пискарёв) 個人的時間流,又可延伸出另一位主人公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的時間。於是這個時間描繪了庇拉果夫 (Пирогов) 生活的周遭後,然後又再回到完整的時間常態。 《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時間具有不同的配置特點。它時而加速,時而減慢,時而又中斷,形成一種時間的露痕 (временные зияния),有時候還會突然間跳到另一個時間流。例如,在《鼻子》這部小說中,時間似乎不斷地延伸、擴大。時間總是從某個地方跳躍到另一個地方。完全不遵守連續性的規則。在《肖像》這部小說中,時間幾乎完整地刻畫出環境的周遭,如一條纏繞的螺線。《外套》這部小說時間具有拖長的現象。而在《瘋人日記》這部小說中時間對於主人公的人生歷程具有影響力。除此之外,時間也正確地反映出主人公的心理狀態。依照主人公的心理狀態,時間時而拖延,時而緊實、短促。時間的延長,顯露出一種主人公思想、感覺及行為的「加速」。
    ※ 《涅夫斯基大街》不僅僅只是一個標題,其內容更反映出了果戈里作品地域性的文明特徵。它是彼得堡這個城市的「主要聯絡網絡」(глав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將整個彼得堡擬人化。同時刻畫的內容不僅反映了彼得堡這個城市,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整個俄國的社會狀況。
    對於系列作品而言,不僅首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意義,末部作品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過去文學學術的研究顯示, 《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末部作品一直存在著不同觀點的認知。有些學者如:顧可夫斯基 (Г.А. Гуковский)、吉拉克托爾斯卡雅 (О.Г. Дилакторская)、薩列茨基 (В.А. Зарецкий) 認為,《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末部作品是《外套》。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外套》這部小說是果戈里最晚發表的作品。
    但本論文研究持不同的觀點指出了《彼得堡中篇小說》的末部作品是《瘋人日記》。第一、果戈里很明顯地絕非偶然地將《涅夫斯基大街》、《肖像》、《瘋人日記》依序地出版,其中就具有了一定的順序意義,顯示未來系列小說的骨架。第二、《瘋人日記》的敘述手法,如同鏡子一般地反映、重複《涅夫斯基大街》的敘述特點:從鄙俗之人的面具到高於文本本身的作家面具。同時這兩部小說的結尾都含有綜合性的觀點。它們之間相互地呼應。《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的說話人警告讀者「首都主街」(главная улица столицы)的誘惑力,同時以一種隱喻式的口吻來介紹整個彼得堡的生活。而《瘋人日記》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波普里希欽(Поприщин) 在思想上則體現了《涅夫斯基大街》這部小說說話人的警告:他(波普里希欽)乘坐三套馬車急馳遠方而去,這宛如大空般的飛行乃是唯一斷絕這個密閉式的彼得堡時空的最佳捷徑。所以這個片斷可以作為所有《彼得堡中篇小說》的尾聲。而且《瘋人日記》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波普里希欽(Поприщин) 和系列其他小說的主人公,其不同處在於他具有洞悉表面真實的能力,如同作家本人清醒地評價事件。
    從本論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這部系列小說故事的彼得堡,果戈里認為它是一座幻想式的城市,具有可怕的、悲劇性的特點。城市的幻想,在許多的地方刻畫出不尋常的時空特點。小說中存在著真實的空間 (реаль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然而它卻不能作為瞭解主人公內心狀態及行為的天地,致使主人公們總是陷入於魔鬼空間 (демониче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而此魔鬼空間對於小說情節的發展及主人公人物的刻畫佔有重的要地位。同時在真實空間與魔鬼空間之間存在著空間上的(如寂靜的街道和涅夫斯基大街)、時間上的(如涅夫斯基大街的黃昏)及心理上的(如夢和現實)的界限。這些都絕非偶然存在的,因為這個界限一直以來被許多文藝的創作者認為是穿越魔鬼世界的混沌之地。因此可以這麼說,這個界限空間(погранич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或是魔鬼空間,就是庇斯卡遼夫(Пискарёв) 在那段迷惘日子理的空間。而且這個空間也使得巴施馬奇金 (Башмачкин) 突然之間無法越過那偌大的廣場。這個界限空間不但改變了原本的三度空間,同時還產生了另一個時間  加速 (ускорение),使得小說中的人物不自然地快速轉換:鼻子 (Нос) 在兩分鐘內換裝;庇斯卡遼夫 (Пискарёв)僅用了三星期的時間過完了他的一生;恰爾特科夫 (Чартков)在十年內變成老氣橫秋的老人。所有的一切無不產生了彼得堡生活的「快速幻想」(быстрая фантасмагория)。在這樣的氣息下,所有的主人公都感到自己失去了依靠及防衛的能力。不論是卡瓦遼夫 (Ковалёв) 上校,還是九品文官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Акакий Акакиевич)或是要人(Значительное лицо) 。
    果戈里的《彼得堡中篇小說》創作揭開了彼得堡萎靡頹廢的社會邪惡,同時要世人為此抗鬥。
    上述的分析無不顯示出《彼得堡中篇小說》的特點:它具有相互錯雜的貫穿動機、敘述結構,及時空關係的連繫,完整地構成了作家對全世界及全人類的概念。因此《彼得堡中篇小說》可以說是一部完整的系列小說。
    同時,我們不得不注意到,果戈里的《彼得堡中篇小說》,在目前台灣學者的研究中尚未有任何關於系列的文獻資料。基本上台灣的學者們偏重《彼得堡中篇小說》的各別研究。但仍有學者注意到了各部中篇小說之間具有共同的主題。例如歐茵西教授她注意到了《涅夫斯基大街》、《肖像》、《瘋人日記》和《鼻子》、《外套》都是以彼得堡這個城市為背景,同時它們之間還具有相同的筆法。但是她把它們稱之為短篇小說,而不是中篇小說。
    同時我們也進一步地分析了中國學者的文學研究,發現他們並未提到《彼得堡中篇小說》為一系列作品。但是,其中有一部份的研究,例如曹靖華主編的《蘇聯文學史》注意到了這五部小說是以彼得堡生活為題材所構成的小說。同時也將這五部小說稱之為短篇小說,而非中篇小說。
    最後,筆者深切地希望本論文能有助於台灣學者及讀者更深入地瞭解《彼得堡中篇小說》乃為一部系列作品,並展開一種新的、全面性的作品研究的方法。

    九、尾聲與心得
    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完整地呈現了俄國十九世紀首都生活的社會面貌。作家既樸實又生動的隱含及跳躍式筆調,增添了作品的怪誕與幻想。但不失去對現實生活的刻畫與描繪。宛若時光倒流般地沈浸於近兩百年前庇斯卡遼夫及庇拉果夫中尉追逐美女的涅夫斯基大街。
    然而涅夫斯基大街的繁華世界,在果戈里筆下卻成為主人公們陷入「魔域」的推手。儘管說話人真切誠摯的叮嚀囑咐,仍不敵魔域使者變幻莫測的魔法。不論是單純、天真的畫家庇斯卡遼夫;孤僻、漠世的巴施馬奇金;具有天賦的恰爾特科夫,還是八品文官卡瓦遼夫,庇拉果夫中尉及九品文官波普里希欽,無不陷入霓虹勾魂眼的街燈裡,成為失去聖潔靈魂的魔域小兵。
    彼得堡一天之內的變幻,加速了人物扭曲變化的樣貌。同時也暗示了大城市已逐漸被黑暗魔帳所籠罩。小人物失去了理想,迷失在黑夜的迷霧中,如同霧裡探花,找不到出路。終究步上了死亡(庇斯卡遼夫、恰爾特科夫、巴什馬奇金)、病態(波普里希欽)及庸俗(庇拉果夫中尉及卡瓦遼夫上校)的道路。
    果戈里的彼得堡社會寫真,由遠而近、由對比轉為綜合、由細微片斷組成完整圖畫,構成了系列作品的完整性。系列小說的開啟從繁華熱鬧的涅夫斯基大街,逐步轉向個別人物的故事聚焦。庇斯卡遼夫與庇拉果夫之動、靜對比命運,奠定了系列小說情節發展的基石。
    小說中的事件及人物的特寫,果戈里從不刻意刻畫,並確切地描繪出人物個性行為的特點。相反地,他以細微的片斷、隱喻式的口吻,要讀者自己尋找痕跡,重新拼貼作家的文藝思想。小說的情節發展,總是連繫著人物典型的特點。當主人公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陷入混亂的心理狀態,周圍的環境也隨之失去了界限。白天與黑夜、夢境與現實已無法區隔,只剩下主人公焦慮、憂愁、混亂的心。小說中任何看似無足輕重的情節細節,成為了解釋主人公怪誕奇異行為的理由。
    果戈里人物刻畫的典型,不是人物個人典型的獨特描繪,而是代表著當時千千萬萬的全俄羅斯人民的精神特質。西方重商主義的入侵、官僚制度的盛行、社會階級制度的區隔,人民逐漸地失去了聖潔心靈的洗禮。不安與焦慮扭曲了原有單純、懇切、認真的性靈。官銜、金錢、名譽、聲望、嫉妒、驕傲成為新的人民精神特質象徵。
    反觀今日的繁華、聲光、影像數位化的現代,「速度」的變化,又何止高出過去近兩百年前的千、萬倍。一天之內的變化快速,已不足以解釋人們心靈的變幻莫測。對立、交錯、複雜的內心糾結,又重新刻畫出現代人複雜難解的生活側面。真實與假象,夢想與現實的混亂,從小說的故事情節浮現到現代人的生活中,小說的人物典型也不斷地在真實生活中重複上演。然而唯一的不同在於這些人物的典型變得更為複雜、更為神秘。真實與真相似乎已不再重要,因為它們早已糾結成謎。純潔、善良、誠摯的心靈在今日的生活中也更顯得彌足珍貴。
    果戈里的《彼得堡中篇小說》系列創作,不僅標示了俄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文學思潮轉為現實主義的文學道路,其創作的內容與形式,提供了文藝美學創作的原則,為散文小說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The analysis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testifies that the theory of series remains one of the vital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literature. Many questions of the serial recurrence of prosaic works, until now, remain not to the end studied. Such works include N.V. Gogol’s "Petersburg narratives".
    It is known that "Petersburg narratives" occupy important place in the creation of Gogol. However, the study of narratives as serial formation, we meet only in the separate works. It needs for new turning not only to the analysis of "Petersburg narratives" as serial unity, but also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number of the theoretical questions, which are concerned the poetics of series.
    As a result of studying the poetics of series, its determination was given. By literary series, it is accepted to understand the group of works, comprised and united by the author himself or editorial reception, and being artistic unity. Literary critics and criticisms are acknowledged, that the "Petersburg narratives" are not created by author himself. Among them, the questions, connected with serial elements, which connect different works into single whole,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This thesis makes it possible to consider the signs of Petersburg series. It opens the system of serial motives, which form complex semantic connections and interlaces,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the narrative organization of narratives, and also the chronotop, which totally creates the integral author's concept of peace and human beings. "Petersburg narratives, thus, are the special shape of integrity, close to the genre formation, but not adequate to it.
    顯示於類別:[俄文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