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53320 線上人數 : 4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文學院
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文學院
>
史學系暨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6628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6628
題名:
聊齋誌異研究—從《聊齋誌異》看蒲松齡的社會批判觀
The Study of Liaozhai Zhiyi-Discussion on Pu Songling‘s Criticism of Society
作者:
王哲偉
WANG, ZHE-WEI
貢獻者:
史學系
關鍵詞:
蒲松齡
聊齋誌異
清初文人政策
社會批判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014-02-20 15:25:41 (UTC+8)
摘要: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是清代傑出文人,自十九歲時應童子試,受施潤章先生賞識而文名籍甚。但在之後屢次失意於科場中,之後藉教書謀生,借悲憤感慨,自成一家言,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即《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內容多為荒誕不經的鬼狐故事,但藉由優異的文筆,曲折的情節,發人省思的寓意,使得《聊齋誌異》成為清初最有成就的文學作品。且在傳抄刊刻,逐漸風行於天下,印證《聊齋誌異》後世影響力深遠,也讓後人能有機會藉由其著作了解蒲松齡寄託的理想。
蒲松齡雖生於清初滿人政權之中,但滿清當權者身為異族,但是為求政治穩定以及發展,在尋求人才上一直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如招收歸順漢人抑或是延續科舉制度吸收未入仕學子。其中蒲松齡一生雖屢次不利於舉業之中,仍深懷理想,藉由《聊齋誌異》寄託其立世之言,當中包括其政治理念,其理念的形成,與其南游幕賓代辦公文的經驗,以及困苦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深知百姓生活之不易,因此為官能憂民成為蒲松其理念的重要成分,《聊齋誌異》篇章更是時常能看到寄託世情當中所下的心血。
因此本論文目的在於探討在清初政權下的蒲松齡在科舉制度之下,如何在撰寫《聊齋誌異》的時候將自己為政的理念寄託在其中。從中了解不得入仕的蒲松齡如何以一般文人身分,闡揚自己經世理念。
顯示於類別:
[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fb140220152534.pdf
3407Kb
Adobe PDF
7518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