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碩士論文研究明代的旅館事業過程中,認知到旅宿空間的成立,根源於旅程的開展,且明人對於旅程的記載也不僅山光水色,還包含了地理、文化、經濟等等豐富的面向,因此奠定了博士論文以明人的旅程為研究主題的意向。旅程是旅遊活動組成要素之一,是旅遊活動的未來式、進行式,也是完成式。當旅遊活動還在規劃階段時,旅遊行程是未來式;旅遊活動執行、實現時,它成了進行式;旅遊活動結束時,旅遊行程對旅遊者而言是完成式,而旅遊者根據自己的旅程記載下來的文字記錄或圖繪,則在文化傳播中展開它自己的旅程,影響了未來的旅遊行程。由此,旅遊行程本身甚至比目的地更重要,更引人入勝。
本文指稱的旅遊行程(抑或稱之為旅程、路程、路線)包含「旅行」與「旅遊」, 「旅行」與「旅遊」的界定即:旅行的重點在「行」字,人們是要通過「行」來進行政治、社會、宗教、學術、商務等活動,遊覽並不是他的主要目的;而旅遊的重點則是在「遊」字,遊覽就是它的最終目的。但另一方面,旅行和旅遊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既要「遊」,就要「行」,不經過一定的「行」是無法達到遊覽的目的;而即使旅行是為了達到政治、社會、宗教、商務等目的,也總免不了在旅途跋涉中沿途遊覽一番。 遊覽是慰藉長途跋涉最佳靈藥,許多名山勝蹟所在,亦須經旅途跋涉才能到達,「旅遊」與「旅行」的差別只在「行」與「遊」的比重,很難加以獨立探討。明代相較於歷史上其他朝代而言,是一個旅遊活動相當活躍的時代,即使是在明代早期政治控制仍強的時候,文人也會藉著公務的機會宦遊,到了晚明旅遊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參與旅遊活動的旅遊者身份也更加多元化。因應旅遊風氣的興盛,坊間出版了各種水陸行程指南與遊記彙編。明人好遊,也好做文章,凡遊必有記,因此也留下了許多旅遊的日記、行記。這些與旅程有關的出版品,在明代可作為旅程指南,為旅人指引前程,激勵起人們邁向旅程的決心,也為山水名勝發聲。對於今人而言,這些旅遊行程文本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意義,以歷史學而言,旅遊行程文本幫助我們接近明人的日常生活,幫助我們透過明人的雙眼觀看明代的社會狀況、生活文化、地理景觀,是瞭解明代歷史的絕佳媒介。
旅行是探索一個社會的最佳方式,誠如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在其著作Travel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 中的探索美國之旅,史坦貝克意欲藉由在美國境內駕車旅遊,來重新認識、瞭解他的國家,這個他一直在書桌前藉由閱讀各種資料而獲得認知的國家。我們無法藉由旅遊探索明代,但我們可以閱讀明人探索他們的時代所留下的各種記錄,來認識明人的國度,我認為這是旅遊行程對歷史學最大的貢獻。因此本文試圖藉由分析明人的旅遊行程與域外人士的明代中國旅遊行程,由行程空間、旅遊者的所見所聞與感想,來呈現明代的社會實況。
如何藉由旅遊行程探索歷史,有其先決條件,這些旅遊相關書寫包含了「旅遊行程」所需的三個要素:旅遊者(親身經歷且非虛構)、地點、旅遊者在這個地點所感知的人事物(如人文景觀、自然山水),在敘事學的理論中,這可將「旅遊行程」形成一個「主題空間」,閱讀這些「旅遊行程」時,讀者將感到如置身其中,從而獲得知識與理解。而旅遊行程文本的流傳帶有文化史上的意義,如同學者所言文本中的旅遊景點成為一個不斷滋生本事、繁衍故實的文化地標,並隨著朝代更迭,不斷添附積累各種供遊客觸類興思的典故資源。這也是旅遊行程值得研究的原因,閱讀旅遊行程的我們,藉由「旅遊行程」豐富了我們的視野,若我們為「旅遊行程」也留下些什麼,那麼我們便也在「旅遊行程」的文本朝著時間的長河旅遊的行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