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O年代政府開放國內銀行設立的政策後,隨著台灣經濟的成長,金融產業環境的變化趨於成熟,迫使金融體系做了許多的調整,使金融產業的競爭情況激烈,因此銀行藉由放款利率及創新金融商品等的發行,藉此來爭取更多的收益來源。但經過十多年來的發展,銀行經營績效及創新能力的不足,均造成銀行獲利能力下滑,亦導致逾期放款等問題節節攀升。故銀行對客戶的放款規範中,如抵押品、徵信、監督及催收等制度更顯重要。
為此本論文的研究方向其一,根據Boyd and Nicolo(2003)銀行的存款量競爭模型,將其架構延伸,以能夠解釋銀行之間催收努力程度的競爭;其二,以Salop(1979)提出的空間競爭模型為架構,並納入Hyytinen and Toivanen(2004)銀行監督機制的策略,以能夠解釋銀行之間放款利率的競爭。本文藉由此兩個模型,且採用三階段賽局,分別可得到均衡催收努力量、存款量、放款利率及風險投資計畫(即銀行的放款風險承擔量),並探討當銀行家數越多,對存款量、存款利率、放款量、放款利率和風險承擔量等的變化分析。其研究結果說明了當銀行家數增加,銀行的存款量和存款利率會越來越高,但放款量則會減少。此外銀行家數增加,銀行則會提高放款利率以因應催收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