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67/50733 (92%)
造訪人次 : 11871406      線上人數 : 13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788


    題名: 顫顫花開—陳建蓉系列作品論述
    作者: 陳建蓉
    關鍵詞: 挪用
    牡丹
    符碼
    顫顫花開
    劇場的
    多媒體劇場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8-31 14:22:25 (UTC+8)
    摘要: 此論文涵蓋就讀研究所三年餘,期間所學習與創作的紀錄與論述。「顫顫花開」系列主要意圖重新檢視某些符碼與其本質之間的差異,並提出個人些許不同的觀點。「顫顫花開」一辭出於鄭愁予的新詩作品「曇花再開」,描寫花開的微弱力量足以造成五呎雪崩,詩人充滿詩意的想像雖然單純,但卻與氣象學中的渾沌理論,蝴蝶的振翅能跨越海洋造成颶風不謀而合,與作品的調性頗為貼近;在最單純的條件下,以微小的變化卻可帶動系統長期的巨大連鎖反應,也是我對個人創作的力量之期望。
    「顫顫花開」挪用五代畫家徐熙的作品「玉堂富貴圖」中的牡丹花。牡丹在中國代表著國色天香的意義,長時間已成為一個強力符碼,但我藉後現代思想家德希達「延異」的概念提出一些疑問及新的見解。牡丹的外在表象所被賦予的象徵意義與其本質之間的差異性,以及中國繪畫抽離明暗的手法,皆是我選擇挪用徐熙的「玉堂富貴圖」作解構及結構的原因。
    本論文分別在第一章概略地描述了創作的動機、範圍與目的;第二章分別就內在情感的轉化與劇場經驗的影響兩個部分,描述兩者各自對創作的具體影響;第三章就創作的學理論述後現代主義所帶來的文化現象與思維變革,更就「解構」、「挪用」、「拼貼」…等創作手法作逐一說明;第四章中分別就「顫顫花開」系列作品作獨立的論述,2006年的「青春正好•花樣年華」、2008年的「Happy in Vain Ⅰ」(空歡喜No.1)與「Happy in Vain Ⅱ」(空歡喜No.2)二部曲以及最新完成並剛展覽不久的「Nothing and Everything」(一切虛無);第五章則是結論,把創作的源由與個人的觀點作統一且精要的描述,並說明日後的創作手法、風格與方向。
    此論文是在創作完成後撰寫的,雖然創作與論述出自同一人手裡,但重新建構創作時的真實情境仍舊十分困難,不過,此論文仍是一個具體且條理分明的論述,對我來說仍有相當程度的意義。
    顯示於類別:[藝術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616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