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77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6833/50693 (92%)
造访人次 : 11846487      在线人数 : 59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775


    题名: 自然物象之重塑
    作者: 吳玉琴
    关键词: 立體主義
    後立體派
    布拉克
    塞尚
    畢卡索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8-31 13:17:28 (UTC+8)
    摘要: 人類文明的發展交織著血與火。洪荒時代的原始人即開始追求藝術,最常見的形式是繪畫和舞蹈,表現最多的題材是戰爭、狩獵、採集等。藝術不像科學有一樣的尺度及標準,在遠古的舊石器時代 ,所謂的「洞穴壁畫」,以自然有力的風格並且使用前縮透視法,將動物的動態及造型用極為簡練的線條表現出來。
    大約在五百年前,油畫的發明改變了藝術的型態,因為它創造了容易搬動而且方便作業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夠在牆上掛一幅油畫,增加生活的品味。也因為這種便利,讓藝術有機會成為個人的活動。
    藝術家因對於宇宙人生的敬與愛,故能從情感的體驗中發現萬物的真理與價值,所以筆者認為藝術的價值與地位,應闡明宇宙萬物的美、自然、平實、輕柔、理性、自由、浪漫等迷人的多樣面貌。心曠神怡的藝術就在生活的各個角落裡,等待著我們去體會和發現。
    立體主義所強調的就是抽掉人的社會屬性,把人也當物體來描繪,不但打破了體積的堅實性,亦創見一種新的繪畫語彙。藝術如果沒有沿革的刺激,現代藝術很難有以後的演變,若忽視立體主義這一區塊,那就會失去現代藝術發展的最基本因素。繪畫創作中的物體經過立體派洗鍊後,展現出另一特異的風貌,透過此立體形式所展現出的物象具有其新的藝術價值及涵意。藝術家個人創作情感及生命力也因而更能在作品渲洩表達出,促使人類有和諧美的括展意願,進而增添人類心靈的愉悅與震撼!
    显示于类别:[藝術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837检视/开启
    73-1.pdf13134KbAdobe PDF3434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