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387186      線上人數 : 11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690


    題名: 捷運車站站前廣場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捷運淡水線高架段為例
    作者: 陳柏多
    關鍵詞: 台北捷運系統
    捷運淡水線
    高架段
    環境心理學
    使用行為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8-27 11:17:02 (UTC+8)
    摘要: 台北捷運系統於1975年開始規劃設計,於1988年間動工興建,其中捷運淡水線於1997年12月25日全線通車營運,是國內第一條高運量的捷運系統。捷運通車後不僅舒緩尖峰時間都市交通壅塞之問題,快速、便捷、舒適的運輸服務,已成為台北市民生活中一部分,進而改變了台北市民之生活。
    然而,捷運車站廣場是使用者和捷運設施間的重要介面,本研究將探討捷運車站站前廣場之功能與都市空間中之定位,選定捷運淡水線高架段作為主要研究主體,依據2006年捷運各車站旅運量統計,挑選出劍潭站、士林站及石牌站等旅運量前三名之捷運車站,並依站前廣場使用分區之不同,選擇北投站與新北投站等五站作為本研究主要之研究對象。實地調查與地面層出入口銜接之站前廣場現況,透過行為繪圖之方式,於定點每15分鐘紀錄一次民眾早上7點至晚上12點於廣場中之活動情形。
    經本研究調查分析後,捷運站出入口方向、廣場內設施規劃及轉乘設施之配置等因素,都將影響民眾於廣場中之分佈。民眾於站前廣場中最常發生之行為以行走(58%),其次為等人或聊天(23%)、等公車(15%)與購物(3%),極少數民眾會將腳踏車或機車騎進廣場內。交通用地與廣場用地之站前廣場功能上並無明顯差異。車站主體外之戶外開放空間,包含有人行步道、車道、停車空間、轉乘空間及公共設施等,目的在於提供民眾轉乘、乘車、購物、休憩等活動,其功能類似捷運車站內之穿堂層,連結都市空間中各個系統,民眾於此非付費區域,於系統與系統間可自由行動,滿足自身需求。
    而捷運站前廣場為捷運設施與其他交通運輸之集結點,交通量非常大,係為促使交通量流暢之設施,同時亦為該地區或社區之大門,於都市景觀上具有重要之影響。因此規劃設計時,應提供綠地、植栽帶、噴水池等景觀設施,軟化都市環境中的粗造表面,使其具有人性,並考量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之原則,讓使用者不受能力、體型、姿勢或移動性如何等影響,可以有效、舒適及不費力地使用,不論大人、小孩、老人,或行動不便者皆能獲益。
    顯示於類別:[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22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