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60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6867/50733 (92%)
造访人次 : 11889683      在线人数 : 47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603


    题名: 宋代救災文化研究
    作者: 萬國平
    关键词: 宋代
    荒政
    災荒史
    天災
    救災效率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8-25 14:10:24 (UTC+8)
    摘要: 宋代(960–1279),是一個天災頻仍的朝代。根據近代學者的初步估計,兩宋(也包含金朝)的水災就有193次,旱災有183次,蝗災90次,雹災101次,風災93次,疫災32次,地震77次,霜雪18次,歉饑87次,總計874次。 宋代一共有320年,換言之,平均一年約有2.73次的天災。而且,這份紀錄恐怕是大略估算的結果,真實的災情次數恐怕不只有這874次。宋代面臨天災,就如同今日的臺灣一樣,每年都會碰到至少兩次的天災。如何去面對天災,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生問題了。而且,這個民生問題所牽涉的議題相當廣泛,像是經濟、國防、社會等等。特別是宋代的天災,次數與唐代差不多,但是在強度、廣度上卻比唐代還來得重、來得廣泛。 為何有如此差別,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對於「災」這個詞的認識。災,是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的一種解釋。當「自然現象」對人的生命財產出現威脅時,對人來說那就是「災」。雖然宋代的天災的強度、廣度遠過於唐代,但畢竟透過古籍資料所彙整下來的數據。因此有必要去思考人與「自然現象」的關係,加上宋代本身在政治、經濟、國防、社會上,歷經過一次變化,重新來看宋代的天災、荒政,卻實有它獨特的一面,也值得深入去探究。
    翻開與宋代相關的典籍,對於天災,當代不少人都提出了他們意見,甚至是付諸行動。近年來,關於這方面的著作、論述相當地多。多是偏重在「制度」層面,但是全面的、整體的「救災文化」的討論卻是比較少的。何謂「救災文化」?簡單來說有兩個要點。第一是人如何去回應天災?其意識又是如何?第二是天災與政治、經濟、宗教與社會等方面的關係又是如何?其間的結構關係又是如何?
    显示于类别:[史學系暨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311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