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833/50693 (92%)
造訪人次 : 11867126      線上人數 : 73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398


    題名: 三人生命經驗對舞作意涵發展之敘說研究
    作者: 徐明卉
    關鍵詞: 生命經驗
    敘說研究
    敘說研究
    編舞者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09-08-17 09:16:33 (UTC+8)
    摘要: 在校期間跳舞是一種學習的過程,無論喜不喜歡,適不適合,所學所跳大多是他人所設定好的,沒有太多的自主權,久而久之失去個體性,這樣的身體缺少了思考,沒有絕對存在的價值,成為一個創作者的詮釋工具。
    離開學校進入舞團,發現舞者除了要具備基本能力外應該是自律的,且具有獨立性、獨特性、表現力等等,而這些攸關舞者之身體經驗,唯有不同的身體經驗才能使作品豐富化,因此不同舞者在面對同一作品時,如何抉擇、轉變和取捨身體經驗引起筆者之研究動機。

    本次研究撰寫的方式,共分為五大章:
    第一章 緒論 涵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假設、研究範圍與限制以及名詞詮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收集,加以統整與分析詳細闡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 含有研究架構、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及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將探討議題之特質與適性,使用「身體經驗分析法」進行,然後將所獲取之資料加以分析並統整。
    第四章 研究結果 將所有訪談資料彙集進一步整理討論,針對結果加以分析說明。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將統整分析而歸納出結論,針對本研究議題提出具體的建議,提供相關領域的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透過國內、外博碩士論文摘要索引資料庫,以及網際網路(Internet)連線到各大圖書館,檢索與蒐集相關編舞、舞者、身體經驗、厚實化、作品分析等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及探討,以做為瞭解編舞者即舞者身體經驗,兩者之間經驗之流轉,作品主軸之建構,及作品藉由兩者身體經驗漸增主題意涵厚實化。

    本研究採『敘說探究的研究法』

    從中國哲學的身體觀中,可知身體經驗是超越個人的、公眾的,或是可分享的,而不是只侷限於個體。同時,從對東方及西方與身體經驗相關的不同學門之檢視,可以發現有許多分析身體經驗的視角及方法可供參照。因此,身體經驗的分析法,可以發展出以下的幾個特殊具體面向。
    一、 對身體經驗需能有具體而詳細的描述
    二、 自身經驗能與他人之身體經驗相比對
    三、 分析架構之產生

    本次研究施實的步驟,如下:擬定研究計畫、蒐集相關文獻理論與探討、編製訪談資料、進行訪談、訪談資料整體分析、撰寫論文。
    透過本研究期望能清楚瞭解,編舞者即舞者身體經驗,兩者之間經驗之流轉,作品主軸之建構,及兩者在詮釋作品時,如何抉擇、轉變和取捨身體經驗以漸增主題意涵厚實化,藉此研究釐清自己也同時了解其他共事者之生活歷程及如何提升其表演。
    顯示於類別:[舞蹈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880檢視/開啟
    徐明卉01.pdf71KbAdobe PDF559檢視/開啟
    徐明卉02.pdf183KbAdobe PDF374檢視/開啟
    徐明卉03.pdf617KbAdobe PDF556檢視/開啟
    徐明卉04.pdf731KbAdobe PDF1039檢視/開啟
    徐明卉05.pdf889KbAdobe PDF1094檢視/開啟
    徐明卉06.pdf6500KbAdobe PDF652檢視/開啟
    徐明卉07.pdf6398KbAdobe PDF517檢視/開啟
    徐明卉08.pdf321KbAdobe PDF1010檢視/開啟
    徐明卉09.pdf102KbAdobe PDF853檢視/開啟
    徐明卉10.pdf95KbAdobe PDF1160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